水生态
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启动建设
“川川见水”,将是成都水生态环境整治的目标。作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成都享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润,同时也尚存缺水的短板,饮用水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破题? 成都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 将于上半年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届时,将让成都市民饮水之患得到显着改善。
“近年来已多次出现影响中心城区供水保障安全事件,加之天府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和城市需水量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成都急需建设第二水源,增强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供水保障能力。”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陈科介绍,李家岩水库坝址位于崇州市怀远镇境内,该工程将以城乡供水为主,为成都市供水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目前,可研报告正待通过水利部审查、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此外,成都市将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技术、方法体系以及饮用水源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饮用水源综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到2025年,城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3%,环城生态区内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达21%。
治霾
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
2013年,成都PM10基数是156微克每立方米,PM2.5是96微克每立方米。2015年,成都PM10是107微克每立方米,PM2.5是64微克每立方米。
《规划》提出,到2025年,PM10和PM2.5年均浓度将分别小于9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
“1999年,成都的机动车才30多万辆。现在已经突破了380万辆,全国第二了。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对控制碳排放是有利的。”成都市环保局副巡视员陶宏志表示,除了成都地形因素造成的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外,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扬尘等主要污染源,只要各个击破就能治霾。
比如机动车,油品升级能带来污染物排放减少,成都市正在考虑把国四标准提高到国五。比如工地做好打围、裸土覆盖等等,扬尘就能较好地控制。政府部门的联动,经济模式的转变,企业脱硫脱硝等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公众转变生活方式,尽量选择公交出行,缺一不可。
《规划》提出加快低碳交通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天府新区、卫星城、区域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分别达到1、1.1、0.35、0.2 公里/平方公里,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80%,届时市民通过公共交通出行将是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