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2014年,中国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八次会议,重大改革接连推出,势如破竹。全年中央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中,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占了46个,经济生态领域改革重点突出,推进有序,取得积极进展。
A
勇于“自我革命”行政体制改革打响“开头炮”
继2014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将简政放权作为“开头炮”,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2015年第一次常务会议,再次将开年的“开头炮”轰向审批,释放出继续简政放权的强烈信号。
2014年,面对“三期叠加”的新机遇、新挑战,简政放权拉开了深改元年的大幕,成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
简政放权,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自2014年3月全面实施注册资本登记认缴制以来,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比上年同期增长16.65%,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由改革前的6900户上升至现在的1.04万户。
更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创新动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向社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保障有了良好开端。
当前也要清醒认识到,简政放权仍存在下放权限“含金量”不高、政策落地不够畅通、事中事后监管不力等问题。“简政放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编办副主任王峰说。
B
敢啃“硬骨头”关键领域经济改革驶入“快车道”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 2014年迈出重要的第一步——党中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一年来,从完成《预算法》大修,打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先头炮”,到加强“修明渠、堵暗道”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10省市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自发自还试点,构建旨在亮出政府全部“家底”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业纳入全国营改增试点;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在全国实施;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起草;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税制改革也有序推进。
2014年,除了财税体制改革,金融、土地、国企、价格等一系列以往想改不能改、想动未动的关键领域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强力推进下取得重大突破。
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2014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第七次会议分别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全国多地不断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年初,为此项改革铺垫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已在全国全面启动。
国企改革稳慎推进。继上海在去年底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之后,约三分之二省份也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和关联性改革方案正在深入研究。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推动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调整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根除按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
一年来,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改革组合拳打出,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健全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序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4年收官之际,广东、天津、福建获批成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家族”的新成员。同步扩大的,还有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域。试验区的“扩围”,彰显我国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一系列重大改革的背后,是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密部署。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自成立以来,专项小组先后召开了3次全体会议以及3次联络员会议、19次专题会议、32次改革工作协调会议,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特别是专项小组组织20多个部门、60多人组成五个调研组,开展国有企业改革调研,并牵头形成了调研总报告。“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的话表明此番关键领域改革之艰。
C
筑梦“APEC蓝”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迎难而上
“APEC蓝”,成为2014年最能体现百姓心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APEC会议上承诺要实现“APEC蓝”;国家发展改革委说,到2030年会实现“APEC蓝”。
自2014年2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以来,各地区积极行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迎难而上,积极试点,稳慎探路。
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加大处罚力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强化节水准入,开展水权试点,出台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和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推动市县“多规合一”试点,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项项改革探索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日益清晰。
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这样才能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二者放在一起,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改革规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调自然资源统一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资源实施统一管护的思路。
2014年12月22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于2014年12月22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无疑将进一步扫清自然资源统一管护的产权管理障碍。
依法治国,依法治污,正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
2014年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外,201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就我国国土环境承载力问题作出了明确判断,强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将逐渐转变对经济增速的敏感。可以预见,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理障碍。
依法治国,依法治污,正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
2014年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外,201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就我国国土环境承载力问题作出了明确判断,强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将逐渐转变对经济增速的敏感。可以预见,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新华社记者 韩洁 王立彬 何雨欣 何欣荣
(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